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图片新闻

“苏州圆桌”观察:苏州竞争力的中流砥柱,在这儿!

时间: 2022-10-10 13:51 来源: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在苏州1270多万常住人口中,人才总量达343万——平均每4名苏州人中就有1位是人才。

343万人才中,又有34万属于高层次人才——平均每40名苏州人里就“隐藏”着1位高层次人才。

还有统计显示,在2021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排行榜上——苏州位列全国第7、江苏第1。

再把发展时针朝前拨——从2017年开始至2021年,苏州人才净流入占比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苏州的长盛不衰得益于四方人才的持续涌入。

苏州GDP长期全国靠前,产业链和供应链齐备而完整,营商和宜居环境愈发优越。这些耳熟能详的加分项,都是这座城市人才加速集聚的助推器。

值此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苏州举办第四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这条覆盖9座城市的科创走廊自建设以来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齐心协力,联动创新。

人到苏州必有为。本次人才峰会也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让我们梳理好心情,愉悦地回眸多年来苏州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憧憬美好未来。

开始吧!

精诚团结力量大 

转眼间,2022年便步入了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整整一周年之际,趁势而上的苏州邀约各路宾朋,召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2018年以来,峰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长江三角洲江河湖海的汇集之所,是一片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这里流淌着海量的人才、雄厚的资本和活跃的思想等一切有助于推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杰出要素。G60科创走廊,正是一座把苏州、松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宣城、芜湖和合肥九座城市融为一体、覆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九座城市,一起招才。

本次峰会最为引人瞩目之处,在于见证了人杰地灵的长三角九城,开始正式迈向人才战略大联动的崭新时代。

比如九城在建立人才服务机构联席会议、高层次人才服务合作以及专家智力资源共享等8个领域协同联动,打造一体化人才服务新格局。为构筑九城基地平台共建、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发展共荣新机制,峰会一口气推出(第三批)18家人才培育服务基地——优秀人才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示范基地各9家。

九城共进退,齐心聚人才。峰会期间九城共征集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近1.5万个,几乎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苏州重点打造、也是长三角主打力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年薪20万以上岗位超过7500人。

科创领域的紧缺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和高端人才“划等号”。为此,峰会特地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高端人才猎聘联盟。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由九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成,后者旨在致力于共同引进全球高端人才,为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校企(地)携手,英才毕至。

高端人才光引进还不行,必须得接地气,要“嵌入”这座城市的市情民情,才能发光发热并为脚下土地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峰会期间还完成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博士后校企(地)合作签约。共征集到各地博士后校企(地)合作项目13个,同时也积极促成了8所高校与九城企地的博士后跨区域合作。我国首个跨“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全国博管办批准后正式设立。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跨越两省一市行政区划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如今,G60科创走廊沿线九城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囊括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引进培育和人才激励保障等诸多政策切入点,在持续发力中协同营造最优生态,为长三角加快集聚全球高端人才资源作出苏州贡献。

人到苏州必有为 

干货十足的G60科创走廊峰会,是多年来苏州人才工作如火如荼的有力缩影。

苏州人才底蕴之雄厚,统计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2年苏州GDP为1.2万亿元,2021年这个数字已超过2.2万亿元,增幅为83%。而2021年苏州人才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92%,跑赢GDP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至于高层次人才总量,更是比2012年时增长了195%。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吸纳人才的聚宝盆。

重经济发展胜于重经济增长,重人才质量胜于重人力数量。多年来,苏州的发展始终致力于让社会进步和民众获得感之间的融合度得到实实在在的不断提升。这种富有远见的城市治理思维也给苏州人才工作施加了紧迫感,激励着后者不得不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近年来,仅苏州市级层面即已出台了超过50项人才政策。2016年热情似火的“人才新政40条”,到2020年求贤若渴的“万名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再到2021年高瞻远瞩的“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条”,苏州人才工作日益走向体系化和法治化。

特别是2022年伊始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聚焦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更是向全国展现了苏州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工作品牌的坚定决心。随着《关于加快推进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苏州市支持青年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相继出台,苏州人才政策体系的组织架构已趋于完善并不断适时迭代升级。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并用好人才,苏州对招才引才生态环境的打磨“秘诀”,亦正成为越来越多兄弟城市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人到苏州必有为。

值得一提的是,视开放为发展之源的苏州,也已在不知不觉间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如今苏州坐拥外国高端人才4445人,占江苏全省近55%。

入选省双创人才连续15年位列全省首位;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人才连续9年高居全国榜首;连续14年举办国际精英创业周,累计吸引3万多名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州对接,落户项目9000余个;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5.5万余名······

当前,聚精会神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和最佳宜居宜业城市的苏州,已锁定一个豪迈而高远的战略目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转折时刻更重才 

太湖之滨的苏州,虽然古往今来皆被视为风调雨顺的形胜之地,然而苏州崛起、壮大尤其是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成本并不低——缺乏铜、铁和油气等自然资源,局促的土地寸土寸金。接受自然的恩赐收获四方财富,这样的“优雅”苏州人从不奢望。

所以苏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认识到人才是一切竞争力中流砥柱的古老城市。随着宋代中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一户户诗礼之家、一座座进士之乡开始点缀书香四溢的小桥流水与亭台楼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进人才,输出人才。一代代本土人才走出去,一批批外乡人才引进来,四海为家与落地生根并行不悖——在开放体系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苏州自古以来即驾轻就熟。

人才是智能制造的真正灵魂。

今天,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力资源的供给模式正发生着众所周知的巨大改变。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苏州经济适应、驾驭直到最终引领这种历史性改变的不二法门。

遍布传感器和机器人的智能化工厂依赖人才去运营,生物医药和纳米实验室需要人才去证明其物有所值,所有复杂和充满弹性的高附加值产业链也都离不开人才团队的穿针引线并使之严丝合缝——所有精彩的未来,都需要苏州竭尽全力培育人才、铆足干劲引进人才以及最大程度挖掘人才的潜力去争取、去实现。

巨人肩上向未来 

今天,苏州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实践特色鲜明、配套相对完备、竞争优势明显的人才政策体系。这套体系是全方位、多领域、市县(区)叠加且能够多维赋能的有机生态环境。

走过流光溢彩的辉煌十年,苏州人才工作即将迎来下一段更加值得期待的璀璨岁月:

有了强大的科创载体,人才方有用武之地。

首先,在过去十年市委牵头“管起来”、县区板块“赛起来”和职能部门“动起来”的基础上,坚持把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牵引,进一步增强党管人才、政治引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重点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围绕人才引育、人才改革、人才使用、人才生态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提出一批制度性、改革性突破举措,努力成为人才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争当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其次,在过去新建7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和引进130多家各类院所的基础上,苏州应毫不动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大力推动重大科创载体建设和校企联动,加速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更加有效集聚一批解决“卡脖子”难题领军科技人才

第三,在过去“离岸孵化+飞地引才”等一系列创新机制的基础上,苏州须不断出台数量更多、效率更优、更受欢迎、更有针对性的技术移民“直通车”方案,加快建设一批宜居宜业高品质人才社区,全力以赴打破市内外和境内外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为吸引更多背包客到苏州演绎创新创业故事创造更好条件。

······

苏州,正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非凡未来。“驾驶室”里充满定力、富有激情而“车技”精湛的高素质人才,其战略价值正前所未有地得以凸显。

人才时代已至,苏州蓄锐待发。


作者:圆桌观察员 顾善闻

来源:苏州圆桌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