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县动态

吴江区人社局:为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搭“桥梁”竖“阶梯”

时间: 2021-10-19 13:20 来源: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人力资源一体化。今年以来,吴江区人社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以积极有为姿态和“一盘棋”思想,为示范区人才横向流动搭建“桥梁”、纵向发展竖起“阶梯”,助力示范区以点带面撬动区域协同高效发展。

一、在“聚”上做文章,打造一体化引才品牌。一是政策引才,打造人才“强磁场”。每年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对当年度紧缺人才、重点产业精准“画像”,为研判关键岗位和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预测未来一年内的人才招聘趋势提供前瞻性建议。以新一轮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为依托,完善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名校优生”计划,探索人才政策享受与户口、社保等岗位条件脱钩,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体系,厚植示范区人才建设“沃土”。目前,吴江区人才总量3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81万人。二是联合引才,涵养人才“蓄水池”。与青浦、嘉善人社部门联合,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精心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集中招聘”引才品牌。今年上半年赴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9所重点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宣讲,共计接收简历947份。举办2021年长三角名校吴江行系列活动,邀请长三角区域近百名重点高校师生前来感知体验,吸纳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加入“苏州湾引才联盟”,集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之力开创引才工作新局面。三是服务引才,构筑人才“新高地”。今年3月,吴江区人才落户首次实现长三角跨区域全程“网办”,江浙沪及安徽合肥的人才落户吴江,凭吴江区人社局、公安局出具的“电子准迁证”即可实现“一地受理、网上迁移”。同时,以“用户思维”提升“客户体验”,构建“线上+线下”人才服务新模式。倾心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项目申报、社保办理、子女入学、远程面试等贴心服务,依托“吴江人社微信公众号”、“人社e播间”、“吴江优秀人才网”等平台,及时发布各项人才政策、实现24小时在线申报各类人才项目。

二、在“同”上下功夫,推进一体化育才机制。一是探索职称联合评审。从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到示范区职称联合评审,吴江区人社局在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吴江区现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自主评审企业3家,其中,亨通集团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唯一被授予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的民营企业。今年将开展示范区首个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联合评审,高评委办公室设在吴江区人社局。近日,吴江区人社局牵头,与青浦、嘉善人社部门推荐70名业内知名度高的高级工程师共同组建示范区机械专业高评委专家库,预计9月份发布首次评审通知,评审标准同步发布。二是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示范区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1家,吴江区域内有66家。“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位于吴江区东部,是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唯一一家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为全力支持示范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今年上半年,经向国家、省、市人社部门积极争取,拟推动该站更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构建示范区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新模式。三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示范区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苏州市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示范区内专业技术人才的合作交流。今年4月,来自青浦、嘉善和吴江的211名专业技术人员顺利完成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菜单式选学第一期培训班后,获颁由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长三角培训基地和太培中心联合颁发的《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证书》。

三、在“享”上求突破,优化一体化留才生态。一是推动人才待遇共享。自《关于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工作、创业并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申办上海市海外居住证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后,吴江区人社局第一时间推动政策落地。今年2月,首张跨区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花落吴江,持证人在吴江创新创业,可叠加享受医疗保障、公积金贷款、子女教育等9项上海市民待遇。目前,已开设“专区”,为外籍人才申办“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提供指导和服务。二是实现人才资质互认。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可凭浙江省或上海市颁发的原职称证书,直接申报江苏省的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在申报苏州市、吴江区两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时可凭原职称证书享受政策加分,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可直接落户吴江。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十四五”期间,吴江区将紧贴人才居住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租赁住房信息化模块,推进高层次人才“领军公寓”、储备人才“菁英公寓”结构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三年内实现人才公寓、以租赁补贴形式统筹的市场房源不少于10000套,高品质打造若干个“国际创新社区”,加快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