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0日
分       类
人大建议结果
文       号
苏人保办〔2022〕101号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86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 2022-07-20 13:38 来源: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樊奇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苏州技能人才强市建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你们的建议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做好技能人才规划;二是加大市属职业院校支持力度;三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四是深化技能人才培训;五是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六是关注技能人才需求。

一、关于做好技能人才规划的建议

一是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社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培养更多支撑“苏州制造”“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产、才、人”融合发展的态势更加稳固,“十四五”末,技能人才总量达24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85万人,保持全省领先。实施职业生涯全周期技能培训,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大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

二是修订《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技能中国行动”,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工作品牌”要求,为开创新时代苏州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市人社局将牵头于今年下半年修订《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地政策和做法对标找差,有效缓解现行政策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重引进轻本地培养、优秀青年技能人才激励力度不足、高技能人才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

二、关于加大市属职业院校支持力度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2014年7月,印发《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是省内首个校企合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助于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管理、扶持、引导校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2017年底,我们出台《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我局牵头起草了《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建立生态发展机制。

二是整合多方资源,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职业院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以行业为支撑,以企业为依托,牵头成立职教集团,筑牢产教协同“命运共同体”。苏州现有18个职教集团,江苏艺术设计职教集团、苏州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等成功入选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名单。苏州市职业大学、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和苏州凡特斯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了博众•凡赛斯自动化学院,并被纳入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张家港市建立了江苏扬子江职业教育集团,拥有28家跨区域会员学校以及18家会员企业。苏州共有38个企业学院纳入市级优秀企业学院建设库。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中高职院校,结合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契机,与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合作,重点打造企业(产业)学院。

三、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是探索德国双元制“太仓模式”。纵深推进“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2021年太仓市政府和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签署了AHK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首个AHK学院正式落户太仓。AHK学院是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结合中国地方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而设立的职业培训与评价平台。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与健雄学院共建AHK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培养大批具备德国工匠精神与德国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开展实践研究,构建符合国情的县域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二是探索英国现代学徒制“常熟模式”。以奇瑞捷豹路虎中英现代学徒制为引领的一批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通过机制构建、学徒选拔、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基地建设、考核评价六项工程,创新“政府引导,校企一体,学徒共育”的深度合作机制,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常熟模式”。常熟市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县市”。

四、关于深化技能人才培训的建议

一是创新开展项目制培训。2021年5月,苏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项目制培训,根据苏州重点产业和市场“急难愁盼”的技能类职业培训需要,创新实施苏州特色项目制培训。采取整建制购买培训项目的模式,通过政府列清单、机构提申请、联合组评审、达标发补贴、市场做检验的方式,调动企业、劳动者、机构等多方积极性,让职业技能培训更精准。截至目前,发布目录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专业(工种)132个,确定承训机构110家,近2.1万人申请参训。

二是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全市47家企业入选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位居全省第一。按照“政府指导、企业自愿、院校参与、开放运行”的原则,构建由13家江苏省产教融合示范企业为龙头,18家行业骨干企业和18家院校共同参与的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纺织、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产教融合联合体,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探索新路径,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全面推行学徒制培训。重点在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领域,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计划,将学徒培训层次拓宽到高级技师。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的根据培训层次给予企业最高每人每年8000元的学徒制补贴。扎实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6个项目,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76个。各中职学校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校企双方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方式,校企互聘导师,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和考核方案,学生通过生产性实习,更加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五、关于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的建议

一是发布苏州市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以及技能人员新职业为基础,市人社局通过第三方机构调研,经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部门及专家评审论证研究,得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包括108个职业(工种),2022年目录已于6月7日正式发布,7月1日起正式实施。《市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苏府规字〔2020〕4号)、《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人保就〔2017〕31号)中涉及的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落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中涉及的紧缺职业(工种)参照最新发布的《目录》执行。

二是做好重点领域薪酬指导服务工作。持续促进企业收入分配规范有序。扎实推进企业薪酬等各项调查工作。顺利完成部、省、市三级薪酬调查样本企业数据上报审核工作,发布苏州市企业部分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成果,覆盖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八大类行业。积极拓展薪酬调查领域,连续二年发布建筑行业工资指导价位,首次对生物医药行业工资指导价位进行发布,带动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完成纳米产业、现代物流行业、纺织行业、集成电路行业等细分行业薪酬信息。

三是引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放权激活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权,大力推进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建立完备的职工培训制度、薪酬激励机制的规模以上企业,优先列入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强化对备案企业的指导,引导企业积极培养评价技能人才,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健全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并将工作年限纳入企业自主评价的前提条件,根据职工取得的技能等级提升薪酬待遇。建立起以职业技能等级为技能人才岗位晋升条件、稳定长效的人力资本开发体系。

六、关于关注技能人才需求的建议

一是实施“人才乐居”工程。2018年我市出台了《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实施意见(试行)》(苏委办发﹝2018﹞54号),人才乐居工程为五类人才,技能人才属于储备型人才(E类),享受不低于400元/月、期限为三年的乐居租房贴,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户籍、个税和社保缴纳时限等限制。2021年8月市委人才办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苏州市人才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委办发〔2021〕5号),未来3年在全市提供不少于10万套人才公寓、以租赁补贴形式统筹的市场房源,分层分类解决各类人才居住需求,构建系统完备、形式多样的人才乐居保障体系。近期,我市对包含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购房政策进行了进一步调整,经认定的非本市户籍的人才可享受本市户籍购房资格待遇。

二是放宽人才落户政策条件。2020年5月1日实施人才落户新政,新增“先落户后就业”落户方式,放宽落户年龄、社保缴纳年限,取消“紧缺专业、急需的”附加条件等,为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落户苏州进一步降低了门槛。规定“具有本科学历(含留学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条件之一的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在苏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即可申请落户;“具有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三级,年龄不超过35岁,在苏稳定就业并在申报单位连续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技能人才”可申请落户。这些新规“靶向”化解技能型人才落户难题,构筑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是建立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时期苏州职工精神,在评选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过程中,坚持向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则,不断提高一线职工比例。苏州市致力于打响“吴地工匠”系列竞赛品牌,为技能人才搭建比武练兵和展示的舞台。“吴地工匠”竞赛品牌在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劳动者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仅2021年,全市举办了81场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涉及近百个职业(工种),1.27万名参赛选手通过竞赛“绿色通道”提升职业技能等级,产生30多名“苏州技能大奖”、200多名“苏州市技术能手”。每两年举办“苏州技能英才周”,形成了从市、省状元赛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体系,不断放大“以赛促训、以赛促培”效应。

四是宣传典型营造社会氛围。2022年起打造“技能苏州•匠心之城”宣传矩阵,在媒体平台对高技能人才政策、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典型等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发挥江苏工匠、姑苏高技能领军、苏州技能英才周等高技能人才品牌效应。联合苏州电视台拍摄今年“五一”系列节目《大城工匠》,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开展政策宣导、典型选树,全方位营造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的浓厚氛围。

樊奇等代表,你们的宝贵建议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将充分汲取并融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支持!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20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