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22日
分       类
人大建议结果
文       号
苏人保办〔2023〕73号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0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 2023-05-22 14:15 来源: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赵驰轩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非遗技术保护”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就业服务的建议

苏州市全面优化就业服务,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服务失地农民转产就业创业。一是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依托乡村资源、特色产业、重点行业,建立有利于农民灵活就业和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制度,建设一批规范化专门性零工市场,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精品劳务品牌,提升服务能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综合承载能力,服务失地农民通过就业参与到城乡建设中。二是优化就业服务供给。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质效能”三提升,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用。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健全城乡统一的就失业管理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对农村常住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退捕渔民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各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发挥公益性岗位稳就业“助推器”作用。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率达100%,退捕渔民中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人员均实现转产就业。三是推动返乡创业。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2017〕158号)、《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2019〕5号)等文件,整合创业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4大类15项创业扶持政策,有效发挥对农民返乡下乡自主创业的支持作用,预计2023—2025年实现全市成功扶持农民创业6000人。

二、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苏州市全面优化职业培训政策体系,面向不同层次劳动者分类实施培训。一是根据人群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失地农民群体,将农业从业人员或有意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社会服务的失地农民、返乡创业人员等作为培训对象,重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产业融合等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培训;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等产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创新创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品牌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和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2022年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1595人次。二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支持再就业。我市面向所有具有劳动能力、有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不分户籍、不分职业(财政供养人员除外),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的政府补贴性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优质培训资源纳入培训课程范围,建立涵盖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生产服务及建筑装饰、生活服务及社区管理、生物医药及环境监测等五个产业方向90个专业(工种)的政府补贴性培训网络,支持失地农民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通过培训取得“一技之长”后再就业。

三、关于非遗保护和乡土人才培养的建议

以乡村振兴为导向,通过传承发扬本乡本土的传统技艺,扶持“香山工匠”在内的乡土人才成长,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承人方面,目前我市共有12名苏州市级以上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3人(去世1人)、省级4人、市级5人。今年市文广旅局将启动市六批传承人认定工作,计划新增认定香山帮技艺的传承人若干名。保护单位方面,苏州共有五家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分别是国家级保护单位苏州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省级保护单位常熟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级保护单位苏州古丰阁古典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资金扶持方面,近五年来,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项目获得国、省、市级专项资助经费共8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该项目的数据采集工作。2020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两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耀祖和薛林根的记录工程已经通过省级部门验收。二是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2021年起,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四家单位实施《姑苏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计划》,开展乡村治理类、农业专业类、能工巧匠类、文化传承类四类姑苏乡土人才评选,市财政以项目资助的形式投入857万元支持乡土人才成长提升,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破除“唯学历”倾向,提升人才评价科学度,积极推进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激励广大乡土人才更好发挥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2022年评审通过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34名,乡村振兴技艺师112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加大“香山工匠”传承力度。“香山帮”技艺人才是我市乡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香山帮”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2023年4月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苏州市“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传承实施意见的通知》,计划到2025年,构建“香山帮”技艺保护传承目录,培训和评价一批工匠和设计师,组建“香山帮”人才专家库,培育一批试点企业,提升在海内外的文化影响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香山帮”技艺发扬光大。

四、关于支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建议

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为青年人才培养阵地,加强非遗专业建设和载体培育,实施人才梯队培养。一是开展江南园林传统营造技艺人才培养。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被认定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示范基地,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评弹学校、苏州技师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艺术学校、常熟理工学院等6所院校被认定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园被认定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展示)示范基地。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建成1.3万平方米园林技术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与培训中心、5个不同传统技艺方向大师工作室,获批江苏省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实训基地。柔性引进22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人、能工巧匠,聘任4位传承人入选省级产业教授,组建混编教学团队,自2017年起,每年开设园林古建菁英班,培养学生150余人,16名学生被非遗大师收徒作为后备传承人培养。举办5期古建筑木工、瓦工等技能工种社会培训,与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联合开展园林古建类职业(工种)职业技能评价150余人。目前全市119位非遗传承人在苏州技师学院、苏州工美学院、苏州经贸学院等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中小学校开设非遗课程。二是擦亮苏式传统园林国际品牌。开展苏式传统园林国际建造标准开发,目前已经完成苏式传统园林国际建造欧洲技术规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等职业院校与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联合开发的“古建筑木雕构件加工技术导则”团体标准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建会发〔2022〕21号)立项。三是在国内外顶级园艺园林展园上实现非遗技艺的成果转化。师生代表江苏省政府主持设计建造的“江苏园”荣获国家级最高奖8项,代表中国政府设计建造“中国国家展园”2次荣获“世界园艺博览会”最高奖。2022年“中国竹园”荣获荷兰世园会组委会室外展园铜奖和最佳体验奖。

五、关于推进文明新风建设的建议

苏州市聚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弘扬苏州特色优秀乡风,通过让非遗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指导各地农村社区扎实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和村务公开(五民主、一公开)工作。根据省民政厅印发的《江苏省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苏民基〔2022〕13号),有序推进村民委员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明确组织架构、议事决策、基本职能、运行规则、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规范;协同组织部门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二是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组织全市村(社区)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村民自治领域的“柔性法”,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订率达100%,张家港市杨舍镇李巷村和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村规民约入选全国百佳案例。在农村广泛建立“乡风文明志愿岗”,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宣教形式,将吴语方言、曲艺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说唱节目,并加强宣传展示推介,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营造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三是推出非遗课堂实现文化传播。自2021年3月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正式推出“最江南•非一般的课堂”。联合新华书店、公共图书馆、学校、企业、景区、酒店,将非遗课堂设定在尽可能多的场景中,平均一周两节课程,包含授课、图书推荐和体验。在此基础上,从2021年8月开始,进一步推出百场“最江南•非一般的课堂”,以机构报名的方式免费将非遗课程配送至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学校、社区、景区、企业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22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