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5日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文       号
苏人保办〔2022〕110号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8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 2022-07-25 14:10 来源: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姚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制造类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我市积极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颁布实施省内首个校企合作规范性文件《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推进苏州市职业院校企业学院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从制度层面引导和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出台《关于推进苏州市职业院校企业学院建设的意见》,成立18个市级以上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校多企集群式合作。建立“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百所院校、千家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推动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加大技工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优势。全市技工院校先后建成9个省级示范专业,17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24个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021年,开展校企合作对接294次,新增校企合作基地153个,新签校企合作对接协议201份,新建各类“订单班”“冠名班”150个。近三年为企业输送毕业生超2.6万人;五年内累计为各类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等各类培训15万余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万余人次。三是强化就业指导。学校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在毕业班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就业做好心理、技能等各项准备,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就业习惯,及时适应身份转变。加强学生传统美德和匠人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树立踏实工作、奋发向上、在各行业中崭露头角的榜样形象,广泛宣传职校生成人成才的故事等方式,引领在校生正确地择业、就业。应对疫情影响,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举办“云招聘直播带岗”活动,建立2022届应届毕业生的信息资源库,多途径多渠道广发“英雄帖”,筛选“心动率”最高的优质企业,在线“直播带岗”,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四是强化技能培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以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各校都建设了与骨干专业相配套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训练以及职业资格鉴定。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同时我市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将大赛作为区域职业院校学生切磋技能、展示成果的舞台,营造重视技能型人才养成的风尚。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查处违反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单位,加大“双随机”抽查力度,对代工企业较集中和企业招用工矛盾突出地区,实施重点监管,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降低市场风险。对发布不实文章、视频和信息的自媒体和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在苏机构开展警示约谈,规范其经营行为,对存在违反《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今年2月起开展2022年度打击人力资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利剑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重点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及其关联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快查处并及时曝光,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确保打击行动有声势有威慑有成效。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印发《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一封信》和《人力资源行业企业违法违规经营风险提示函》,增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及其关联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发布《求职防骗指南》系列微信公众号,在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循环播放《警惕黑中介,防范招聘陷阱》宣传视频,增强劳动者的防范意识。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最大限度方便广大劳动者维权。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开展劳务派遣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制定《劳务派遣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根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规范经营、履约尽责情况,对劳务派遣单位的信用状况和服务效能等进行的评价并强化结果运用,对信用等级为A级的劳务派遣单位实施正向激励政策,发挥标杆作用,对信用等级为C级的劳务派遣单位加大“双随机”抽查检查力度,开展警示约谈,并向其关联企业通报信用等级情况,发放用工风险提示函。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存在异地经营、场地不符、违反告知承诺制等情况的劳务派遣单位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对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将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依法实施联合信用惩戒。

(三)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数字品牌。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积极赋能产业集群、孵育创新集群,助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累计建成5G基站31238个,实现各镇(街道)建成区、各工业集中区等生产生活重点区域5G网络和千兆网络全覆盖,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建成上线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接入企业7198家。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5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已有14家落户,创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11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4个。培育省、市级重点平台企业、应用企业、第三方服务商等700多家,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超6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00多家,连接设备约100万台。根据相关统计,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增加值已占到工业增加值10%以上,成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二是加强人才引育。以“智转数改”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项目集聚人才的“磁吸”作用,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争创工作力度,用一流的技术中心吸引一流的创新人才,使技术中心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加强高职院校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苏州大学获批建设全国首批特色化示范软件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苏州百年职业学院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成立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等,极大提升我市产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四)统筹推进租赁住房保障。坚持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主旋律,通过市场和保障两手抓,以市场为主,保障兜底,大力培育发展租赁市场。苏州是全国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原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住建部要求我市三年内发展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住建局通过实施多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参与,拓宽多渠道筹集,不断增加房源筹集来源,实现保障性租赁住房多元化供给。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约8.8万套(间),居全省首位,超过住建部要求的筹集进度。

(五)营造尊重技能良好氛围。一是加大激励力度。建立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时期苏州职工精神,在评选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过程中,坚持向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则,不断提高一线职工比例。苏州市致力于打响“吴地工匠”系列竞赛品牌,为技能人才搭建比武练兵和展示的舞台。“吴地工匠”竞赛品牌在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劳动者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仅2021年,全市举办了81场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涉及近百个职业(工种),1.27万名参赛选手通过竞赛“绿色通道”提升职业技能等级,产生30多名“苏州技能大奖”、200多名“苏州市技术能手”,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市级技能竞赛各工种(项目)选手,按程序申报“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二是贯通成长渠道。在评选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过程中,不断提高一线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选比例,对获评人员落实荣誉待遇,打通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的提升通道。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双向贯通,2013年,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制定出台《苏州市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试行)》,初步实现了专技人才与技能人才评价的双向贯通。2021年,聘请了95位既懂技术、又善技能的“两栖”专家,专门组建了苏州市高技能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这是全国首个为高技能人才组建的职称评审委员会。截至目前,累计共有1600余名技能人才获评职称。三是强化典型宣传。2022年起打造“技能苏州•匠心之城”宣传矩阵,在媒体平台对高技能人才政策、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典型等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发挥江苏工匠、姑苏高技能领军、苏州技能英才周等高技能人才品牌效应。联合苏州电视台拍摄今年“五一”系列节目《大城工匠》,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开展政策宣导、典型选树,全方位营造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增强服务发展能力。聚焦产业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引导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同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每年培训人次逐年增加,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学位。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紧扣苏州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多个产教融合联合体,推动产教融合新布局,以职教集团、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合体为依托,构建形成“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机制。建立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研制苏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细则,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名片,塑造“江南文化”品牌。三是构建“产学研创”平台。依托智能制造等重点发展产业,构建形成以工匠学院、研发中心、创新实践基地、融合发展中心、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的“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服务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建设,以标准化建设引领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和推广。

(二)强化职业技能提升。一是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结合苏州地方特色,着眼培训重点,全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1+X”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储备技能培训、通用职业素质培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二是强化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多层次载体平台建设,构建包括技工教育、新型学徒制、公共实训等在内的技能人才培养全链条,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规模。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每年培训3000名以上新型学徒。进一步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激发职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基础动能。三是激活企业自主评价。突出技能引领,放活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权,提升企业对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视程度,指导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开发评价标准,培养评价技能人才,实现岗位需求、技能等级和收入待遇相匹配。通过补贴资金激发企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流程的内生动力,实现人才和企业共成长。

(三)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一是强化执法监管。继续针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健全日常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依法实施处理处罚、责令关闭或停业、吊销营业执照、吊销撤销行政许可、列入相关黑名单等惩戒措施,全面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为企业的招用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深化诚信建设。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选树一批诚信意识强、经营服务优、社会反响好的机构,发挥先进典型在市场管理和行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每年评选不超过50家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获评机构按照1万元/家的标准给予奖励。持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劳务派遣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就在苏州”线上求职招聘服务平台,聚合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重点企业岗位信息、招聘会信息和共享员工信息,提供求职招聘、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劳动者和市场主体精准对接。研究制定支持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意见,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进程中,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力争为苏州用工市场供给稳定贡献国资力量。

(四)优化住房教育配套建设。一是完善住房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鼓励各地在编制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时单列租赁住房用地,支持产业园区将配套用地占比从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由15%提高到30%)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允许将商业办公、旅馆、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强房源筹建力度。以“调结构,稳租金”为目标,聚焦“小户型,低租金”,继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筹建力度。推出租赁住房地块或商品房配建租赁住房地块,加大新建供应量;打通“非居改租”政策堵点,理顺审批流程,加大改建供应量,力争2022年度全市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4万套(间)。通过“一张床、一间房、一小套”等不同租赁住房产品,解决各类新市民的租赁住房需求。二是坚持教育优先。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完善教育投入结构,扩大老百姓期待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大力推进未来五年中小学、幼儿园布点建设。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教学场所及各类专用教室建设达到省定标准。建立消除大班额年度和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制度,保障按期完成清理任务,切实投放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确保学位充足供给。

姚娟委员,您的宝贵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服务企业,缓解企业用工难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将充分汲取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25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