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1年05月28日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文       号
苏人保办〔2021〕55号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351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 2021-06-25 14:03 来源: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毛昌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筑长三角人才聚集区,建立苏州‘慢就业’人才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慢就业”人群基本情况

(一)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求职启动慢,缺乏紧迫感。大部分毕业生将求职重点放在春季学期,从而错过了秋招的黄金阶段,没有参加过秋招的毕业生占比近四分之一。超过四成的毕业生要等到考研或考公结束后再准备求职,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感觉不着急或无所谓的超三分之一。近半数毕业生在求职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或实践,近八成对于“慢就业”的看法是不反对或可以理解。二是求职动作慢,就业效率低。在秋招黄金期(9月~11月),仅有不到两成的毕业生参加过3场以上的招聘会,近六成毕业生投递简历不超过3份,近三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尚未准备好简历(其中60%因考研无暇准备)。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是学校的就业网、公众号以及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宣讲会,对于政府及社会有关信息渠道利用率很低。求职投入较低,求职费用的中位数仅为500元人民币。三是求职成功慢,成功预期晚。求职成功者中,九成左右的签约时间在毕业当年六月及以后。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中,近六成预期在毕业后两个月甚至更晚的时间成功就业,近两成的学生表示如果半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暂时不再求职。

(二)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是社会经济原因。95后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学生没有毕业立即需要养家糊口的压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对部分学生的就业观产生影响,更多的学生对于“体制内”稳定型岗位的倾向性有所加强。二是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长期共存,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专业设置和调整相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稍显滞后。三是学校职业规划教育有待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自身职业性格、兴趣、价值观、外部职业世界等把握不足,部分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出现偏离,个体需要与国家需要不一致。

(三)苏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政策情况。近三年来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73%、98.71%、98.36%。去年8月,苏州市人社局曾就24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与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成都5个城市进行比对分析,基本涵盖我市现行并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所有就业创业政策。通过逐项比较24项政策: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类目最为全面,服务对象范围最广,绝大多数政策的待遇水平与其他5个城市基本持平或更高,就业类政策既能够保障困难大学生就业,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引导企业等用工主体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类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既做到“扶上马”,更实现“送一程”,提供融资服务,也体现对创业的宽容。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基本做到了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级政策,能够基本体现苏州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的整体思路和导向。总体看,我市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较为完备,结构较为合理,效果较为明显,社会效应良好,在对比城市中属于靠前位置。

二、提前介入“慢就业”人群

(一)在高校学子中深入开展“软”服务。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高校26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6所、高职院校17所、独立学院3所,在校生规模达26.32万人。一是在高校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科学研判。加强大学生择业观的引导,清晰学校“服务地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战略定位,清晰大学生职业、目标岗位选择定位。二是加强专业认同度教育,引导大学生以专业为根基进行职业规划。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依托,通过“专业认知”“岗位认知”“专业实践”等多种教育手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规划、专业职业规划。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定位和心理预期。学校针对“慢就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对就业意愿不强的学生,积极提供支持、帮助,宣传针对应届生的就业扶持政策,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

(二)持续为高校学子提供“就业见习”服务。自2009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就业见习”已成为帮扶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抓手。目前苏州全市共有就业见习基地849家(动态数据),自2019年国家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以来(截止到2021年2月),全市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9119个,参加就业见习人数为7992人。1.见习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见习学员可享受生活补贴和综合性商业保险,见习单位可享受见习补贴、带教补贴、留岗补贴。补贴标准的全面提高,保障了见习学员的个人利益,提高了见习基地吸纳见习学员的积极性。2.见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体现公益、促进就业”的总体工作思路,苏州市的就业见习工作形成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通过政策宣传大力发展优质见习基地。3.见习岗位征集全市同步。每年3月启动全市就业见习岗位集中征集工作,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积极发动本区域内的就业见习基地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岗位,定期对见习岗位进行更新,确保就业见习岗位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促进见习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三)常态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从2009年起,“组织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连续13年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通过举办大型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校园招聘、网络招聘、日常化公益招聘专场等方式,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通过每周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将大型化、集中化的招聘会日常化,实现了就业岗位提供不断线。全市每年组织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均保持在15万个以上。

三、为“慢就业”人群提供更适合政策

(一)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我市在实施积极优先就业政策过程中始终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2017〕158号)、《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2019〕5号)、《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2020〕83号)中有关高校生就业促进、创业鼓励政策措施。同时,我市对大学生创业者予以创业社保补贴、1万元开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最高50万元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助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对象“想创业,创成业”,2020年全市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2285人,发放创业补贴21456人次,金额达1729.87万元。

(二)实施“先落户后就业”,为“慢就业”人群提供落户新途径。2020年我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苏府规字〔2020〕4号),新增“先落户后就业”落户方式,放宽落户年龄、社保缴纳年限,取消“紧缺专业、急需的”附加条件,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靶向”化解人才落户难题。只要符合一定年龄、学历要求,大量“慢就业”群体就可以直接落户苏州,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共有67503人次提交正式落户申请,是2019年全年申报人数的149%,其中,按“先落户后就业”个人申请的达36264人次,占申请总数的54%。

(三)打造“就在苏州”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为了给“慢就业”人群提供深度服务,逐步形成更大的人才库,去年5月我市出台《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要打造“就在苏州”活力城市,激发人力资本新动能。今年2月“就在苏州”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平台兼具实用性、经济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通过指尖便可实现“一键求职”“一键用人”。劳动者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免费登记求职意向和发布兼职信息,查询全职、兼职招聘信息和招聘会信息,在线投递简历和兼职报名,实现了互联网+自主择业。

四、为“慢就业”人群提供更多服务

(一)对“慢就业”人才群体进行分类分级的职业指导。该群体存在不同类别及不同需求,我市已建立分层次、多类型职业指导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公共职业指导工作服务资源,对各类型慢就业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专业指导,可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还提供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发展方向评估等服务。群体指导、个案指导,以及职业生涯指导等一系列职业指导,能有效提升劳动者的自我认知,加深对社会、职场及其与自身联结的深度了解,促进稳定就业。2020年,仅市本级层面,就有3300余名劳动者接受了各类职业指导,职场指导服务反馈的满意度95%以上。

(二)建设更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苏州以扶持创业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主旨,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十余年来逐渐形成主体多元、产业多样、覆盖全域的载体队伍,建立起“认定+管理+激励”的基地管理模式。积极与高校开展资源对接合作,鼓励各高校利用校内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完善创业服务,发挥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倍增效应。截至2020年底,苏州市共有各级创业孵化基地2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6家,2020年度全市发放基地补贴资金2242.88万元。

(三)组织多种活动提高“慢就业”人群创新创业能力。常态化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课堂、创业导师进校园、校园创业政策宣讲等活动。邀请高校指导站老师、创业培训讲师、创业导师、孵化基地服务人员等组建“苏州市创业志愿服务团”,打造专业化创业指导队伍。依托创业导师专家团,通过创业大讲堂、创业导师进高校等活动,讲创业创新理念、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融入交流内容,对于已有创业意愿的高校学生,可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和答疑服务。我们将继续推进长三角、沪苏区域创业服务资源共融互通,组织开展首届长三角大学生创业专项大赛,吸引更多大学生来苏创新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坚持实施积极优先的就业政策,坚持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基础上,结合苏州实际情况和特色特点,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供给。营造积极、健康、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氛围,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苏就业创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线上渠道发布政策宣讲;结合线下印发政策宣传单页、现场宣讲等宣传模式一体推进,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宣传精准性,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加简洁高效的政策指引。

毛昌宁委员,您的宝贵建议,为我们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将充分汲取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5月28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