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15日
分       类
政协提案结果
文       号
苏人保办〔2020〕53号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 2020-06-15 10:39 来源: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体:

民建苏州市委:

贵委提案《关于促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已收悉。首先衷心感谢贵委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贵委在提案中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招募与使用存在的难点与困难做了分析,并提出三个方面建议:一是依托本地院校培养、异地联合办学和社会化人才培训基地等途径,加快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二是通过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校企实训基地等,加强校企联系和合作;三是探索设立专项人才发展基金,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对企业人才招募的扶持,完善当前政策扶持和保障体系。

对此,我局高度重视,与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财政局、教育局、园区管委会积极会商,初步拟定了答复意见,并于4月10日下午在市政协提案重点督办会上向王竹鸣副主席和贵委提案委员汇报了办理情况,贵委表示满意。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督办调研情况,对答复再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结合当前工作和下一阶段工作打算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四大先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规模、集聚程度、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已同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去年我市入选了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园区还获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竞争力第一名。2020年4月召开的苏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苏州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计划在下一个十年,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把苏州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最具代表性标识度、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目前,我市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共56位,占全市的22.4%,涵盖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省双创人才209位,姑苏领军人才283位,以及大量的专业技术和应用型人才,实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各类人才在苏州创新创业,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崔占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等。

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人才政策举措实施情况

产业兴旺,人才先行。近年来,按照党管人才原则,我市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能,立足发展需要着力加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评价和激励、保障和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落实新的人才落户调整政策,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

今年3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苏府规字〔2020〕4号),对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位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等对象增加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方式,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高级工以上技能型人才等重点群体,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方便企业用人。新的人才落户政策已于5月1日正式实施,截止5月31日,全市新增23828人申请落户,一个月内申报人数环比增加604%。优质人才落户苏州,必将对我市包括生物医药人才在内的引进起到积极作用。

坚持高端引领,出台《苏州市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人一策”实施办法》,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人才(团队),可“一事一议”给予量身定制、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深化完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设立生物医药区域重点专项,对领军人才(团队)给予项目经费和安家补贴等支持。出台《关于实施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的意见》,明确创业补助、项目资助、创业培育等扶持政策。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已着实带动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当前涌现出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康宁杰瑞、泽璟制药等一大批领军人才企业。

大力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016年出台《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苏委办发〔2016〕96号),对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工作,符合我市紧缺急需专业的中高端人才给予6-12万元不等的薪酬补贴。自2017年新政实施以来,累计共有6047人入选该计划,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入选695人,占比11.5%,涉及补贴资金6066万元。今年在市人才办的安排指导下,将进一步升级该政策,加大资助力度。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持续加强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接力计划”,积极引导创业科学家向科技企业家成长。健全企业家建言献策机制,完善决策咨询流程,通过企业家沙龙等方式,鼓励企业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和智力咨询。大力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实施“管理新秀培养计划”,探索建立苏州市生物医药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积极推进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支持在苏高校(含高职院校)及职业学校生物医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每年依托龙头企业、职业(技工)院校等载体建设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对新认定的基地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市已建成55家。2019年依托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为我市第一家生物医药产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曾承办苏州工业园区第八届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生物与化学制药技术项目,为区域技能人才“以赛促训”提供平台支持,同时常态化开展公共开放活动和公益讲座,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公共效能,惠及周边企业。

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已设立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年度预算管理,2019年已安排2.3亿元,2020年计划安排2.7亿元,各县(市)区财政也都相应设立了人才开发资金,已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纳入支持范围,切实保障落实相关人才待遇。

(三)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打通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的互通渠道,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工作,发布了全国首个以产业分类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对取得目录内国际生物分子学技师等27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且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符合学历等基本申报条件情况下,可以直接认定相对应的职称,不再参加逐级评审。同时,在苏州工业园区开通了生物医药企业高级职称专项评审的绿色通道。国家级人才、省双创人才可直接参评正高级职称,姑苏领军人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及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其他骨干人才可直接参评副高级职称,均无需逐级评审。

人才激励方面,2018年出台《苏州市优秀人才贡献奖励若干意见(试行)》(苏委办发〔2018〕55号),以保障重点、尊重地方为出发点,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人才给予每人累计最高100万元贡献奖励。政策自2018年实施以来,全大市累计1691人获得奖励,奖励资金总额7781.5万元。

根据年初开放再出发集聚万名高端人才计划,今年3月新出台《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针对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和苏州自贸片区急需人才,对年薪高于40万的,按个人薪酬的5%¬—2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今年将尽快让新的政策落地见效。通过系列的评价激励政策来留住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中高端人才。

(四)搭建多元化招聘平台,落实人才乐居保障。

助力企业猎才,2017年出台《关于鼓励企业通过中介机构招才引智的实施办法(试行)》(苏人保开﹝2017﹞2号),其中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人才中介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按佣金的50%给予企业引才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猎才补贴。目前,新政已累计立项资助107家企业,涉及人才188名,资助资金达843.8万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共计29家,占比为27%。

助力企业招才,创新开展“校园苏州日”系列校园引才引智活动,牵线名校,组织企业,每年安排专线专场进全国大院大所招聘人才。4月8日,我市正式开通推出了面向全球的“云集苏州,创赢未来”高端网络引才平台,上线仅一个月,平台注册用人单位累计超5300家,发布高端岗位需求49078个,点击浏览量超534万人次,为企业招才构建了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多元化招聘平台。

落实人才乐居保障,2018年出台《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实施意见(试行)》(苏委办发〔2018〕54号),通过“统筹推动、因地施策,分层保障、适度普惠,市场导向、多措并举”的方式,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顶尖型人才(A类)、领军型人才(B类)、拔尖型人才(C类)、骨干型人才(D类)、储备型人才(E类)等五大类人才,分层分类给予相应的购房贴、优购房、优租房、租房贴、直通车、助力贷,以货币化、市场化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入选的顶尖型人才最高可享受500万元安家补贴,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受缴存时间限制,贷款额度可放宽至最高限额的4倍。自2018年新政实施以来,全市共有15430名人才获得人才乐居工程政策支持,市、区两级财政补贴总额2.45亿元。

三、在苏高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学科建设及校企合作情况

目前,在苏高校开设有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层次及以上是苏州大学,专科层次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一)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专门设有医学部,初步形成了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放射医学为特色,临床诊断治疗、药物开发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现代医学学科发展格局。目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临床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加上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骨外科门)),“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畜牧学),第二期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截止2019年底,进入ESI前1%的学科有6个(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其中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有望不久进入前1%学科。在重要科研平台方面,苏州大学目前拥有“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蛋白质研究中心等,为生物医药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目前有药学、医学生物技术2个生物医药类专业。药学专业是学校传统专业和优势专业,创办于1975年,1999年在省内率先开办五年制高职,随着2005年学院升格,开始高中后三年制高职教育,共培养了近7000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5%以上。2011年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2年6月获得省教育厅重点专业群建设立项;同年获得省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立项;2013年顺利通过央财重点建设专业验收;2017年,药学专业又获得省高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同年获得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项目(智慧药学产业链综合实训平台)。2019年底,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入选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立项。近3年,药学专业与徐州医科大学、南通卫生高等专科学校合作,举办药学高职一本科(3+2)和中高职分段培养,3+2招生规模40人/年,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首批6名缅甸留学生进入学校药学专业学习。

(三)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学校设立二级学院“生物科技学院”专门为苏州地区培养大专层次生物医药相关人才,目前开设“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生物产品检验检疫”“药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专业设置覆盖了整个药品生产周期,在校生340人,学生供不应求,入校即被企业预定。

学校专业建设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与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35家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其中包括信达、康宁杰瑞、基石、百济神州等多家上市公司。学校聘任84位专业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13本,校企合作共建课程14门,校企联合发表论文10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5个。其中,与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效最为凸显。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企业学院“SISO—金唯智生物科技学院”,2019年获得苏州市优秀企业学院,并入围2019年高教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路演展示案例。学校推荐该公司2020年3月成功入选省产教融合试点企业。

学校与企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经过六年实践,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制度体系,运用校企两类师资、两类实训场所、两类课程,实行1.5年(在校内基础课学习)+1年(在企业带薪学徒)+0.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学生在1年的企业带薪学徒期间,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开设基因测序、合成、表达,细胞培养基础、实践,生物药物分析与检测等十余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联合授课与考核,并融入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带薪学徒,学生能够独立胜任企业部分岗位工作任务,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师资、课程和实训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真正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生物医药是人才驱动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更是项系统性工程。作为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市人社局将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继续协同兄弟部门,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体系:

一是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引进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给予量身定制、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加快集聚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人才,持续扩大产业紧缺人才覆盖面,为重点产业项目定向配给资助名额。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绘制“人才热力图”,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苏州标准”。

二是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深化完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拓展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取消申报人年龄限制,对立项领军人才,优先按照政策上限予以资助。对优秀创业类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对特别优秀的创新类人才推行认定制。遵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标国内最优政策,持续落实高端人才奖励计划、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政策,进一步扩大高端人才受惠范围。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等要素参与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通过设立技术股等形式,充分调动专业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企业家队伍建设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创业科学家向企业家成长。支持企业家积极参与政府决策,通过组织优秀企业家沙龙等方式,鼓励企业家建言献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围绕发展特点、人才需求规律等,培育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及专项评审等工作,提升生物医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等次。支持院校扩大招生和专业改革,支持我市院校牵头成立全国性生物医药产教联盟或高校联盟,共同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提升院校服务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能力。

贵委的宝贵建议,为我们完善和创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将充分汲取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望批评指正。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6月15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